2021年01月11日
在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上,香港建築師透過創意設計,呼籲重新思考土地、環境和人力資源再分配的重要性,從而改善香港的生活質素。在正式展覽前,觀眾更可以網上欣賞虛擬展覽。
本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以下簡稱香港展覽),以「重新分配:天、地、人」為主題,探索新生活模式的種種可能性,進而改善香港的生活環境。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是建築行業的重要盛事,展示來自世界各地建築師的創意傑作,從而促進了建築文化互動交流,被公認為當代建築藝術的「名人堂」。
參加今屆香港展覽公司及機構數目高達54家,是歷屆之冠。他們包括新晉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研究人員、學者及非牟利團體人員,跨界組成21支參展團隊。參展組別的任務是透過作品演繹如何有效分配土地、人力資源或環境,令香港更加宜居。
今屆香港展覽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建築師學會為合作夥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由2020年延至2021年稍後時間舉行。香港展覽主辦機構現正舉辦虛擬展覽,讓觀眾彷如置身其中,更加了解參展作品。除虛擬展覽外,大會自8月起每月舉辦網上研討會,邀請知名建築師、參展單位以及其他嘉賓,就一系列與疫情、生活空間、社會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香港展覽的主辦機構及策展團隊除了舉行互動虛擬展覽外,亦計劃於2021年在中環展城館舉行更大規模的實體展覽,讓公眾率先參觀香港展覽。
「瞬態研究所」
上年10月,於如心海景酒店暨會議中心舉行的活動中, BREAD studio建築師事務所聯合創辦人兼策展人李昭明指出,為了維持短瞬的文化邏輯,促進社會進步,有需要重新組織服務性空間,才能釋出新空間。「瞬態研究所」是參展作品之一,坦誠道出了這個現實—儘管香港過去經濟發展強勁,但規劃缺乏視野,無法培養香港獨有文化,並於建築環境中體現出來。
「碰撞與聯繫:具遠見的再分配設計」
「碰撞與聯繫:具遠見的再分配設計」由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和九龍倉集團共同設計,受到香港向高空發展的環境及農業而啟發。作品的巨型結構結合了竹棚、老香港棚屋建築及標誌性的弧形轉角唐樓,配搭香港多元的道路樞紐。在傳媒預展活動上,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及總策展人蔡宏興解釋,碰撞和聯繫產生新的火花,給我們帶來未來的遠見。
他續說,所有參展者皆透過展品,應對香港目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就如何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和大灣區城市的個別優勢作出調配,提升生活水平。參展團隊亦就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以及全球人才流動和再分配等議題提出良策,加強本港的多元性和競爭力。
「融流,城市故事,盒裝人生 — 瞬變建築」
據 BREAD studio 建築師事務所聯合創辦人兼策展人梅鉅川介紹,展品由Arielle Tse、Oval Partnership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創作,結合了融流、城市故事、盒裝人生三個故事元素,構成了一種短暫的藝術,以解決香港的人與環境的問題。
「裝置的背景由輕薄的織物和粉紅色的泡沫海組成,代表了堅固而短暫的環境。令觀眾聯想到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活動,過程中人們與建設環境及大自然的互動。」
「重新發現農村的可持續性」
「重新發現農村的可持續性」由滙豐銀行、 “On Earth” 藝術項目、港大策動永續發展坊及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合作而成。
港大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兼策展人余家聲表示,裝置的靈感來自香港傳統客家村荔枝窩。它從四個互動角度出發,探討城鄉和人類環境的關係,強調在更廣闊的城市環境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建立協作性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對長期可持續生活發揮重要作用。
新冠病毒疫情 重塑建築設計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徹底改變了我們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人們也因而養成了新習慣。白領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封城在家也可上網購買日常必需品,由專人送上家門。人們對個人空間和衛生的觀念也被徹底改變。
蔡宏興說,未來的建築設計和空間規劃須滿足這些新的社會需求。「未來,購物、消閒和生活之間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購物設施將會變得更加分散,融入到我們的社區。亦由於在家工作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且越來越為僱主所接受,因此,未來的住宅設計也會顧及家居工作的需要。」
新冠病毒已被證實能於空氣及排水管傳播,意味即使留在家中也有可能受到感染。蔡宏興認為,未來的住宅項目設計,將更講求自然通風,務求令室內有更多新鮮空氣。與此同時,大廈排水系統設計也有需要改善,以防止病原體通過排水系統散播開去。
本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以下簡稱香港展覽),以「重新分配:天、地、人」為主題,探索新生活模式的種種可能性,進而改善香港的生活環境。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是建築行業的重要盛事,展示來自世界各地建築師的創意傑作,從而促進了建築文化互動交流,被公認為當代建築藝術的「名人堂」。
參加今屆香港展覽公司及機構數目高達54家,是歷屆之冠。他們包括新晉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研究人員、學者及非牟利團體人員,跨界組成21支參展團隊。參展組別的任務是透過作品演繹如何有效分配土地、人力資源或環境,令香港更加宜居。
今屆香港展覽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建築師學會為合作夥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由2020年延至2021年稍後時間舉行。香港展覽主辦機構現正舉辦虛擬展覽,讓觀眾彷如置身其中,更加了解參展作品。除虛擬展覽外,大會自8月起每月舉辦網上研討會,邀請知名建築師、參展單位以及其他嘉賓,就一系列與疫情、生活空間、社會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香港展覽的主辦機構及策展團隊除了舉行互動虛擬展覽外,亦計劃於2021年在中環展城館舉行更大規模的實體展覽,讓公眾率先參觀香港展覽。
「瞬態研究所」
上年10月,於如心海景酒店暨會議中心舉行的活動中, BREAD studio建築師事務所聯合創辦人兼策展人李昭明指出,為了維持短瞬的文化邏輯,促進社會進步,有需要重新組織服務性空間,才能釋出新空間。「瞬態研究所」是參展作品之一,坦誠道出了這個現實—儘管香港過去經濟發展強勁,但規劃缺乏視野,無法培養香港獨有文化,並於建築環境中體現出來。
「碰撞與聯繫:具遠見的再分配設計」
「碰撞與聯繫:具遠見的再分配設計」由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和九龍倉集團共同設計,受到香港向高空發展的環境及農業而啟發。作品的巨型結構結合了竹棚、老香港棚屋建築及標誌性的弧形轉角唐樓,配搭香港多元的道路樞紐。在傳媒預展活動上,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及總策展人蔡宏興解釋,碰撞和聯繫產生新的火花,給我們帶來未來的遠見。
他續說,所有參展者皆透過展品,應對香港目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就如何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和大灣區城市的個別優勢作出調配,提升生活水平。參展團隊亦就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以及全球人才流動和再分配等議題提出良策,加強本港的多元性和競爭力。
「融流,城市故事,盒裝人生 — 瞬變建築」
據 BREAD studio 建築師事務所聯合創辦人兼策展人梅鉅川介紹,展品由Arielle Tse、Oval Partnership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創作,結合了融流、城市故事、盒裝人生三個故事元素,構成了一種短暫的藝術,以解決香港的人與環境的問題。
「裝置的背景由輕薄的織物和粉紅色的泡沫海組成,代表了堅固而短暫的環境。令觀眾聯想到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活動,過程中人們與建設環境及大自然的互動。」
「重新發現農村的可持續性」
「重新發現農村的可持續性」由滙豐銀行、 “On Earth” 藝術項目、港大策動永續發展坊及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合作而成。
港大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兼策展人余家聲表示,裝置的靈感來自香港傳統客家村荔枝窩。它從四個互動角度出發,探討城鄉和人類環境的關係,強調在更廣闊的城市環境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建立協作性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對長期可持續生活發揮重要作用。
新冠病毒疫情 重塑建築設計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徹底改變了我們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人們也因而養成了新習慣。白領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封城在家也可上網購買日常必需品,由專人送上家門。人們對個人空間和衛生的觀念也被徹底改變。
蔡宏興說,未來的建築設計和空間規劃須滿足這些新的社會需求。「未來,購物、消閒和生活之間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購物設施將會變得更加分散,融入到我們的社區。亦由於在家工作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且越來越為僱主所接受,因此,未來的住宅設計也會顧及家居工作的需要。」
新冠病毒已被證實能於空氣及排水管傳播,意味即使留在家中也有可能受到感染。蔡宏興認為,未來的住宅項目設計,將更講求自然通風,務求令室內有更多新鮮空氣。與此同時,大廈排水系統設計也有需要改善,以防止病原體通過排水系統散播開去。
由左至右:港大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兼策展人余家聲;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 BREAD studio 建築 師事務所聯合創辦人梅鉅川; BREAD studio 建築師事務 所聯合創辦人李昭明。
展品:「瞬態研究所」
展品:“18 Portals”
展品:“Past. Present.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