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60年代,香港正值高度经济转型期。 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三百万人口的一半,码头上满是舢板,街道上满是人力车。香港的工厂数目在10年间增长3倍,原本低密度的殖民地风貌,逐渐被现在标志性的高楼大厦所代替。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环境下, “房地产” 被视为主要的城市发展范畴,一家小小的化工公司,决定先行购买包括观塘和荃湾的多块土地。转眼间,工程便进行得如火如荼,在60年代结束前,华懋已经完成建设多家工业大厦,并为同时迅速增长的劳动力提供无数安乐窝。

及至70年代,香港人口增长达3分之1,政府展开一系列建设新市镇的计划,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用地,代替原本的农地。有见及此,华懋把握机会将资金投放于农地,再把沙田、马鞍山、粉岭等主要农地,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住宅区。

香港蜕变的真正开始

1962年,荃湾新市镇

  • 60年代,我们对未来的远见: 华懋积极兴建优质的工业大厦,助香港工业起飞

  • 华达工业中心时髦的售楼书: 华懋集团旗下的工业大厦,大多以"华"字命名

  • 70年代,发展中的沙田

  • 踏入80年代,华懋集团聚焦发展商业写字楼业务,图为位于中环的华懋中心I期

  • 在90年代,华懋集团雄心壮志,计划于荃湾兴建最高的摩天大楼如心广场

  • The Lily 于2010年开幕,位于怡人的浅水湾,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标

在王德辉与龚如心领导下,华懋集团演变成香港地产市场的巨头之一,创建了华懋广场、华懋荷李活中心、沙田好运中心等地标。夫妇雄心壮志,在90年代的企划书中,更计划于荃湾兴建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随后因为新机场的高度限制,进展成2006年开幕,以双子塔设计的如心广场,合计有1,600间酒店客房、会议厅、17层甲级写字楼、如心公园,以及大型购物中心。

龚如心作为资深慈善家,把创造、培育与提高社区素质的理念发扬光大。她更热心地成立慈善基金,通过不同的慈善活动,改善居民的生活。集团的业务范围,以2005年建成的铜锣湾如心酒店作为起点,成功跨足至酒店界。时至今日,经过不断革新的如心酒店集团,已经在全港8个地点,拥有逾3,000 间酒店客房。

秉持60年的赞誉,华懋现阶段最期望尽力发挥,它的多样性与持续成长的出色能力,为社区作出最大的贡献。既非上巿亦非家族产业的独特架构,让华懋可一边为增进居民福祉,创造可持续发展及无障碍的建设;一边创立鼓励社区共享的价值。

和我们一起保持联络
Popup Image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确保您获得我们网站上的最佳体验。如果您继续浏览,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阅读更多